低概率登場武將-蜀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低概率登場武將-蜀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簡雍:字憲和,蜀漢著名官吏大臣。簡雍是一名最初就與劉備共同行事的隨從,年少時就已與之結識,在黃巾之亂時期隨劉備四處奔波,又在其屯駐荊州之際與糜竺、孫乾共同擔任說客和使者的職務,性格閒暇自得不拘小節,在公元214年被劉備派遣勸服劉璋投降順利協助平定益州,至此拜昭德將軍,位居蜀漢三老臣之一;小說《三國演義》中,簡雍參與長阪之戰在曹操大軍的追勢下意外負傷無法自救,但幸好被趙雲發現才得以保全性命;同時歷史上也亦是有其曾以一對過路男女身藏行淫器具爲比喻,用極爲幽默婉轉的方式讓劉備放棄處罰家中存放釀酒器皿之人的逸話。簡雍的特點在於他的登場可以爲劉備增添一位不同以往的助力者,儘管他必當不是徐庶法正一輩的重要知名軍師,但簡雍憑藉多年對外周旋的戲份以及深入人心的個性形象印象中應該也不是特別難以登場的類型。簡雍的出場顯然要早於接觸徐州後才被收入麾下的糜竺和孫乾,在劉備最初的起步睏乏時期如果能夠登場又必將可以打破早先一直只有劉關張三位武將出戰的陳舊局面;另外實際上簡雍本姓耿,因幽州人士將“耿”誤說成了“簡”故而改名爲簡雍,由此更是將他的隨性表現得淋淋盡致,即便自己的名字被唸錯也方然可以從容自若順流而下,相信這也是其最爲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了;此外上述提到的糜竺孫乾二人,他們也曾與簡雍一樣多爲幕僚說客的身份,幾度出使劉表、袁紹等人爲劉備爭取安容之地,不過一方面糜竺最後因弟弟糜芳的叛離而自責去世,而孫乾的性格又並非簡雍一般如此的突出,相信即使是考慮這一定位角色無雙化的優勢也必然依舊屬簡雍最爲理想,《蜀書》對其的描述爲“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爲屈。”


孟達:字子度,演義字子慶。蜀國武將,最初與法正張鬆同爲劉璋下屬,曾幫助劉備定蜀川,並推舉霍峻一同鎮守葭萌關。此後在定軍山、漢水等多個戰場與劉封並肩作戰,更與馬超吳蘭合力戰退曹彰。襄樊開戰之際孟達與劉封把守上庸,關羽因荊州失手而向孟達求援,但孟達以“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告誡一同出戰的劉封上前拯救是無益之舉無法挽回大局。最後關羽敗亡,劉備欲殺孟達劉封,孟達投往曹魏並勸劉封亦降,劉封猶豫不決但仍堅持不接受隨即被孟達申耽等人發動攻擊。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孟達開始逐漸受到朝人的歧視而心中不安,於是計劃再度逃回蜀漢,但諸葛亮利用此機遇與馬謖達成共識,併發書信於孟達讓其小心司馬懿,可惜的是孟達認爲諸葛亮多心而放鬆了警惕,結果被申耽申儀兄弟告密,因孟達對司馬懿的襲擊日程失算,在射死徐晃之後被破城而入的申耽一槍刺殺,蜀漢諫議大夫費詩也曾稱其“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孟達的一生變節如潮大張旗鼓,一度仕蜀一度仕魏,可以互動的人際關係網比較多,即使在曹營也不忘昔日之主,生存方式與衆不同,如果登場還可以繼劉封之後再一次讓諸葛亮表現出一把大度仁厚的精神風貌。儘管長久以來不論是古人的評價還是人們腦海中留有的印象孟達始終是一名與忠烈毫無掛鉤的叛將,但到了現在隨着知情理性懂得分析歷史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孟達的看法也就有了更多不同以往的結果。很多人說在荊州失利時孟達的作法本身而言就是相對正確的,因爲關羽兵少,如果大軍主動放棄上庸前去救援釀成的後果只可能是無力協助浪費防守的珍貴時間以至上庸本城的陷落,而曹丕死後急欲回蜀的作法其實也是一種明哲自保,這本是人之常情,一方面也是因爲信任諸葛亮,何況在與劉封共守上庸之時孟達也多次明智清晰地分析關羽下達的這一命令對於劉封自身的利弊,何況關羽本來就不喜歡劉封,這也同時成爲了劉封尷尬糾結的心頭肉,導致了後來直到被劉備命令下刀處死後才大呼後悔不聽孟達之言。結合種種情況看應該說孟達絕不是一個受到大衆喜愛的人,但也確是一個無辜的人,儘管這也只是一種小範圍內被認可的說法但似乎也算是可以作爲一種人物面更多方向的參考。孟達固然不一定是個壞人,但他在無雙系列中的登場價值可能還是要加以否認一些,原因在於一點,他不是個強者。據史料以及小說情節的描寫看孟達由益州開戰起始到荊州失利後的短短十幾年,活躍時段不能算非常長久,出場順序遠在劉封之後,這期間不管是他在哪一方的表現除了後來的射殺徐晃都並沒有太多特別有渲染意義的事蹟,兩次鎮守葭萌關都被敵軍襲擊,與霍峻一同輕視了年邁的黃忠與嚴顏但最後卻被他們所救;其次孟達的主要扣分點在於後來即將叛魏返蜀之時沒有急時領悟出諸葛亮的真正想法和用意,包括後來對敵軍的失算也直接讓他成爲了司馬懿的笑柄,即在平穩線上沒有表現得較爲突出,外加轉折點上的致命估失纔是孟達登場的真正阻礙,而即便是以後劉封無雙化的前提孟達也依舊很容易被安排成用來體現劉封正面形象的襯托人物。在分析了這些後,我們或許還是應該認爲孟達依舊保持現有的姿態會比較妥當,不管過了多少年。因爲孟子度不是名將,同時也不能算一個夠格的反面梟雄,這是由他的謀略表現所決定的,而不是他在公元219年所走的那條不同尋常的路。


霍峻:字仲邈。本爲劉表手下,活躍於益州時期。最大功勞是於建安十七年在葭萌關待機一年,以數百兵抵禦劉璋的萬人大軍,又趁敵人鬆懈之際發動奇襲斬殺向存,被一些學者評價與合肥張遼、陳倉郝昭等人有異曲同工之處,並從未求過援軍。不過即使如此霍峻想要在無雙系列得到發揮似乎還是相對困難的,首先有所表現的戰役在本作的劇情線中僅僅只有一場,而且是歷來每次都不一定能受到重視的葭萌關,即使重現了這一舞臺憑官方多年的態度看也是以三國演義中張飛戰馬超的知名劇情作爲重頭戲;其次霍峻的事蹟也較爲短暫,在劉備平定益州嘉獎其擔任梓潼太守的三年後便逝世,人氣的知名範圍不一定非常廣泛,小說裏也未對其有更多的渲染,因此只能認定霍峻太過缺少登場的空間。如果說起他與郝昭之間的比較,那麼本人也只能說郝昭的活躍表現要多於霍峻,而且郝昭在陳倉擊敗的對手在戲份力度與份量上也是霍峻之敵難以比擬的,何況還有與曹真等人的關係影響,這些在之前分析郝昭的時候都已有介紹。


陳到:字叔至。演義中沒有登場的武將,僅存的史料記載陳到於劉備在豫州時向其投靠,之後轉戰四方,更有說其名位僅次趙雲,並身爲白眊兵的首領多次保護劉備。陳到的事蹟只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蜀書》以及常璩的《華陽國志》,但是整體記載甚少,也曾有小說趙雲的部分事蹟本身就是從陳到身上移花接木來的說法。而至於他是否能成爲無雙武將,這個其實也沒有大刀闊斧談論的必要,畢竟陳到的現狀決定了即使登場也只能是一位傳奇性佔比極大的武將,故事劇情可以隨意編排和安插,包括和任何人的互動上;但話說回來,如果玩家對陳到的興趣並不大,那他參戰的價值也幾乎接近爲零,筆者在此認爲已沒有過多的必要繼續分析下去,這種感覺超出了東吳馬忠,某種程度上陳到的表現性或許還不及馬忠。


馬良:字季常。馬謖之兄,馬氏五常之一。小說中最初曾建議劉備按距離的長短依次進攻荊州附近的四郡而得到賞識。關羽單刀赴會期間馬良認爲此行不易輕往,但被對方以“藺相如可覷秦國君臣如無物”而駁回。公元219年荊州被呂蒙襲擊,關羽急詔馬良至成都求救;關羽張飛皆亡後馬良欲勸阻劉備認爲應以大事爲先復仇在後,但險被其大怒處斬;夷陵開戰之際孫吳大軍堅守不出,馬良先後兩次勸阻焦躁如火的劉備小心陸遜而不可大意,並攜帶作戰示意圖火速向諸葛亮的後方營寨奔趕,直到諸葛亮見到地圖後才發現了劉備戰略上的重大失誤但早已無力迴天,最後馬良在北伐曹魏之前死去,弟弟馬謖爲其素服舉哀。歷史上的馬良相比演義沒有了與關羽之間包括刮骨療毒在內的一系列劇情,其曾與諸葛亮關係融洽,並奉命出使東吳協調兩國關係,章武元年又招納五溪少數民族用以響應蜀國大軍,但同樣在夷陵之戰兵敗後遇害身亡。對於馬良的看法,個人認爲他在登場性方面可以佔據的優勢並不多,衆所周知馬良即使在小說中也沒有發揮過特別關鍵的作用,儘管馬良也在衆多危難之時急於出力奔波,但通過劉備在兵敗後對自己沒有采納諸葛亮建議的慚愧,以及後者的“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也直接證明馬良並未受到過多的重視,唯一在戰略計劃中有過指點的應該只有演義最初針對劉備攻打零陵、武陵、貴陽、長沙四郡的獻策,可算是馬良的一次蜀漢軍師身份的作爲。縱觀整個人物,馬良的登場必要性或許是最爲欠缺的,論劇情架空的可行性而言夷陵之戰顯然也無法依靠他來扭轉天機,即使無雙化亦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配角;但馬良唯一的優勢在於名氣較高,同時又是長期受到關注的知名人物馬謖的親兄,在人物關係上理應可以有所發展,同時爲馬謖在前期增加一些戲份鋪墊,雖然這樣做的可行性就目前看還不能說十分明朗,看在之前就已例舉過的同樣身爲助手類型的簡雍,馬良或許還不能歸納爲完全沒有劇情表現性能的武將,儘管說服劉璋出讓益州這一事件可能的確要比馬良的事蹟更顯得重要。


李嚴:字正方,蜀漢建國時期重臣。李嚴最初在劉璋之下擔任成都縣令,劉備佔領益州後向其投靠,夷陵之戰後劉備臨終前託孤李嚴與諸葛亮一同輔佐少主劉禪。後來諸葛亮命其隨軍鎮守漢中時李嚴因不答應並以封賞巴州刺史爲要求而遭到諸葛亮的疏遠,在公元230年升爲驃騎將軍後改名李平,於諸葛亮北伐之際因軍糧不濟擔心被責罰而妄奏後主用以逃避責任,諸葛亮對照了李嚴前後呈寫的手跡發現了其中的漏洞,最後上表進行罷黜,劉禪一怒之下將之貶爲庶民。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李嚴認爲今後無人再願任用自己而自責離世;李嚴在過去也曾爲國家內政作出貢獻,與法正等人制定《蜀科》等法律體系,還曾率五千兵討滅盜賊馬秦高勝,並將圍攻新道縣的夷帥高定擊敗,升任輔漢將軍;在小說中於劉備入益州之際鎮守綿竹大戰黃忠五十回合等等。李嚴身爲一名曾被諸葛亮稱“可比陸遜”的能人,但最終的遭遇又全然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這其中極大一部分原因出於他自身孤傲清高的性格與交際處事的態度,同鄉人陳震也曾形容其“腹中有鱗甲”。在無雙系列中,李嚴唯一可能有望出場的有利點也許在於他較爲榮耀的身份上,作爲與諸葛亮幾乎齊名的人或許可以相應發展一些他們之間的對立競爭關係,並且在個性塑造方面對李嚴自身的負面形象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化和迴避,和上文談論諸葛恪時說過的處理態度相對一致,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北伐時期的劇情以更多的架空手法進行人物與劇情的刻畫,爲後續故事產生更多能儘可能發揮的空間;但與此同時李嚴在人格方面的扣分點依舊太過硬傷,歷史上也留過許多負面評價,而其在外戰經歷與指揮能力上的表現也不能算特別活躍與持久,協助爭奪益州的鋒芒又很可能會被龐統法正等人的光彩掩過。總而言之,李嚴在無雙系列的前景並不光明,只是因爲他同樣屬於劉備的託孤重臣,在無雙化的問題上又必須受到一定的關注和探討,並且就算是我個人提出的以架空而不同於歷史的北伐劇本爲主舞臺,本文後半段將會提到蔣琬,以及上文的馬謖這幾位候選角色也在某種程度上會對李嚴產生登場表現的競爭性,更何況那樣做的後果很容易會導致姜維地位的尷尬,實踐的可行性較爲欠缺。


高翔:全名不詳。北伐時期蜀國武將,在後期對魏的多個戰役中有過表現並曾擊敗司馬懿,但同時諸葛亮也曾以“非一員大將”而對高翔有過否認,主要負責帶兵驅駕木牛流馬以此迷惑敵軍的任務。史實的高翔有記載其參與過漢中征伐和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等,但被徐晃郭淮等人擊敗,在李嚴弄虛作假逃脫責任之際與諸葛亮一同上書請求對之罷黜,後續的記載不詳。小說中在天水與張翼接應趙雲,以及街亭與王平魏延救援馬謖等是高翔爲數不多的幾個出場事蹟,之後的控制木牛流馬引誘司馬懿至上方谷應該說還是有所作爲的,不過高翔的劇情依舊還是比較少的,北伐時期有過表現的武將數量太多,加上高翔本身在更多性格突出方面的描寫過少,應該說能起到的作用還算不上很大;而上方谷之戰在歷代作品中也只出現過一次,其餘的時候幾乎都與五丈原之戰爲一體。另外木牛流馬這一情節印象中也多次是由月英來完成的。


吳班:字元雄。原爲張飛的部將,其遇害後參加了夷陵之戰擔任先鋒在宜都擊敗吳將孫桓,之後劉備以吳班引兵誘敵埋伏于山谷,敵軍的陸遜將之看破併火燒蜀軍連營,敗陣中吳班殺出重圍被趙雲所救。不久後吳班又跟隨諸葛亮興師北伐,在三出四出祁山之際與馬忠張嶷等人分別擊敗了魏將孫禮與司馬懿,最後在北原引木筏燒浮橋時被張遼樂進之子張虎樂綝射殺。三國志記載的吳班曾在巫縣殺敗李異,並在劉備逝世後晉升爲後將軍,同樣在北伐時期與高翔戰敗過司馬懿。這也是吳班唯一引人注目的幾個閃光點,但是因爲人氣的影響以及沒有較多獨特的個性描寫導致吳班在衆多蜀將中必然難以突顯,相對其他些人物而言可能給人的感覺只是一名比較平凡、積極配合上級完成作戰使命的武將。


馬忠:字德信。本名狐篤,蜀國將領,三國時期第二個叫馬忠的知名武將,劉備敗於夷陵後活躍於北伐時期。六出祁山之際,馬忠與姜維同領中隊進攻北原,在南中平定以及陳倉等戰役有過戲份,並多與張嶷、馬岱等人合力抗擊曹真司馬懿。史實的馬忠是一位平定反亂鎮守蠻夷的大將,曾先後擊殺南中的朱褒等人並安撫重地,又在汶山郡等多個地區擊破羌人獠人,劉備以“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爲世不乏賢也”來評價對其的愛惜之情。從原則上來說馬忠如果只有歷史的形象事蹟在無雙系列中必定難以受用,活躍表現都集中在了平亂異族這一塊,這點相同情況的人物在曹魏和東吳也有很多;不過演義中作者倒是爲馬忠增加了許多戲份,包括與張嶷大敗孫禮、與馬岱魏延等共破司馬懿、與楊儀埋伏木門道射殺張郃等等,在諸葛亮平定南中時也與趙雲兩路夾攻擊敗阿會喃和擒拿孟獲與下屬的酋長等人,不過在對抗孟獲夫人祝融的戰役中一度失利,爲營救張嶷而被俘虜。小說的勝仗較多,不過大多是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進行,並無太多個人名義上的知名事蹟,同時因其別名“狐篤”的特殊性在形象塑造上可能會有較爲顯見的切入點;不過馬忠的缺點還是在於獨立性表現不強,同時人氣上以目前來看似乎也相對不高,人物歷戰豐富,總體方向偏於正面,可能非常便於升格爲無雙武將,只是現在也許還不是他必須登場的時刻,而且一方面還要關注人物在劇情線中能佔比的戲份高低有幾成,大體情況和之前介紹的吳國陳武有些接近。


張嶷:字伯歧。與馬忠一樣從南中開始活躍的將領,演義中曾與祝融夫人大戰並被她的飛刀所傷,之後與多名蜀將共同在北伐戰爭之際屢屢出征。張嶷曾被大將王雙擊敗,諸葛亮死後姜維擔當重任,張嶷爲掩護撤退而在段谷被陳泰指揮的弓兵射死。正史的張嶷是王平之後的第二任無當飛軍統帥,在一生的27年裏屢次討平亂賊安撫南夷,並重建破敗的城郭從而打通越巂到成都的道路,留下赫赫功績。張嶷被朝廷召回成都時,民夷們都因他的一時離開而哭泣,直到公元254年再度隨姜維揮師北伐時已患有嚴重的風溼病而行動不便,只能靠柺杖站立,此時張嶷向劉禪表明了自己願以命相報的決心,最後在與徐質的戰鬥中因寡不敵衆而臨陣戰死。其實張嶷的特徵基本上也與馬忠十分類似,長年管轄異族安撫內亂的經歷對主線影響較小難以在劇情中得到重視,但若再結合小說的事蹟在戲份量方面便是佔上風的,滿足了成爲無雙武將的基本條件,以及勸說費禕的防範於未然和對諸葛恪的未卜先知,都是顯然成爲了張嶷的有利優勢;與此同時張嶷的不足點也與馬忠相接近,人物對主線的影響總體偏於橫向,在人氣等各方因素的影響下或許不是非參戰不可的人物。另外張嶷其實還有很多值得小小調侃一下的地方,除了我不知道他名字在日文中的讀音念法會不會和張翼有些相同外,在無雙系列中想要完全重現一個以柺杖支撐的病人似乎需要更多用心的考量和設計,並且從他拒絕和夏侯霸成爲朋友這點看似乎也算是一個不易把自己的內心任意透露給別人的人。


蔣琬:字公琰。演義諸葛亮對李福明確指認的第一可任大事者,《華陽國志》中與諸葛亮費禕董允並稱蜀漢四相。史料描述蔣琬是一著名政治家,治國能臣心胸寬廣,諸葛亮死後任大將軍兼尚書事,專門輔佐劉禪,閉關息民調節蜀中國力。而蔣琬的性格在那個時代亦可以說十分有氣度,其善斷明查、治國尊法、不隨意聽取讒言的優點都是他被衆人所信服的原因。姜維北伐之際蔣琬認爲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來往不便,不如在漢水沔水一帶大造舟船以便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地,可惜壯志未酬生先死,蔣琬不幸舊疾復發,在公元246年就因病逝世。演義中蔣琬在諸葛亮因街亭失守欲斬馬謖時有過勸說,在姜維北伐之際於夏侯霸口中得知其與董允皆亡。單刀直入地說,本人認爲唯一能使蔣琬有登場價值的底牌似乎也只有一張,那就是姜維北伐時代的局勢改變,因爲這是蔣琬一生中在軍事方面最可能具備發展前景與實踐性的作爲,假設如果當時的蔣琬並未被病魔折服,或許就會對後來蜀漢的整體局勢帶來影響;但是排除這點,在諸葛亮時期僅僅作爲軍糧籌備、補助兵源的後臺貢獻者的他也應該是很難再聯想到其他能在劇情中加以重用的元素,人物的活躍時長以及活躍方向都並不易於在無雙系列中發揮。因此既然身爲諸葛亮親口承認的委託者,唯一的作用也必然是孔明死後真正在有限範圍內起到的效果,只是病疾來得太快,蔣琬還沒來得及正式成爲北伐曹魏的新任領袖便不省人事。不過當然這也僅僅是爲蔣琬找一個參戰的理由罷了,真正能否決定採用這一措施的關鍵還要看蔣琬的綜合人氣以及能否有獨樹一幟的表現,以現在看還是微乎其微,只是又無法排除這極小的可能性;而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失敗後以蔣琬對馬謖的求免態度看,這兩位角色之間理應可以存在一些促進友善的關係,這點我認爲即便是蔣琬的出現或許也並非會增加馬謖的戲份侷限性,甚至是架空續命的條件下。


費禕:字文偉。同爲蜀漢四相之一。費禕也是諸葛亮指認的第二可任大事者,在諸葛亮南征孟獲時有過些許建議,也爲北伐時代的姜維提出過不易再戰的勸阻,但被其拒絕。曾與孫權不謀而合,看出魏延今後禍亂的可能,並在五丈原之戰諸葛亮臨終前受到魏延不從命便可自行處置的遺令。公元244年,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人向漢中進兵,蜀鎮北將軍王平據守興勢山外圍,費禕將成都託付給馬忠後前來禦敵,結果曹爽大敗。不久後蔣琬去世,費禕回成都開始提倡安邦定國養精蓄銳的政策,幾年後在歲首大會上不慎被魏國降將郭循親手刺殺,諡號敬候,此前大將張嶷也曾書信提醒費禕要小心警惕不可與新降之人過於接近。費禕相比沒有蔣琬看好的原因,一來是他在諸葛亮心中地位次於蔣琬;二來費禕雖然比蔣琬有更多戰場戲份的表現,但在後期卻有所收縮,由於其主張安邦定國的策略與原本姜維的出兵大計極其容易發生矛盾從而產生更難以想象的局面,相信即使最後沒有被郭循所殺也不會更進一步改變蜀亡的定局。蔣琬的活躍時間看似沒有費禕長,但至少在六出祁山以及開鑿水路的戰略規劃上對蜀漢軍事方面有過協助和染指,費禕在這點上的設想空間就顯得有些小。不過還是有必要說明一點,即使是蔣琬基本上也只是通過對原則上可否產生類似於“IF”效應的考慮來擴展思路,排除這個可能本身來說這種無雙化的必要性都十分之小,這和他們主要活躍的重心方向有關,只是蔣琬在某些出場條件的便利又是不可否認的。


黃權:字公衡。益州牧劉璋的配下,劉備入境時屢誡劉璋切勿輕信對方而引狼入室但不幸被疏遠,並在兩軍相峙後作出謀劃和武力的抵擋。劉璋投降後黃權打開城門向劉備歸順,並在曹操破張魯後建議劉備應火速考慮漢中軍事,不能讓漢中的威脅影響到蜀地方面的安穩。劉備稱帝后不久關羽命落麥城,黃權再度勸諫劉備需謹慎對吳,在試探敵人虛實後再付諸行動,可劉備不但未加聽從,更讓黃權另督江北防禦曹魏,自己在江南前線親臨出征。直到夷陵被陸遜擊敗,黃權因吳兵隔斷江北岸的關係無法歸蜀,不得已只能投降曹魏。曹丕等人非常敬重黃權的爲人品德,拜其鎮南將軍最後於正始元年去世,諡號景侯。黃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要說參戰的理論上似乎還並不夠力,主要緣由在於平定漢中的企劃大計,以及更多付諸實踐併爲人所知者在感覺上似乎還是法正的佔比相對更多,這也可以同樣看作是早年曹操營下提出攜天子戰略的毛玠與荀彧,黃權在表現空間上的收縮,以至於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難以如同法正一般顯耀,這是一種不易改變的客觀事實。除此之外黃權在出仕劉璋的年代也僅僅是在益州之戰期間纔有過登場,代表性的知名事蹟不易被發覺,人設形象也缺乏較好的切入性,同時黃權在入魏後雖然沒有像徐庶般那樣一言不發,但也因過於思念蜀漢而沒有留下更多突出的戰績。


楊儀:字威公。蜀軍長史,諸葛亮數次出軍時,楊儀常爲其規畫分部,籌度糧谷,處事極捷,在北伐時期處處不讓自恃清高的魏延而與之不和。五丈原之戰後,蔣琬被升爲丞相,而費禕又晉升爲尚書令,楊儀感到處處不滿而口發怨言,被費禕傳話於劉禪,劉禪得知此事後大怒欲斬楊儀,幸得蔣琬求情,最後將其貶爲庶人,沒過多久便因羞愧自刎而死。楊儀並無非常值得特別分析的事蹟,才高目短的悲情人物,同時魏延作爲無雙系列的數代老將地位難以動搖,常常將其五丈原之戰被馬岱所誅的事蹟抹去;另外楊儀也與李嚴一樣存在污點,只是由於他的地位和重要性都要小於李嚴因而幾乎沒有可被考量的足夠空間。


鄧芝:字伯苗。東漢名將鄧禹之後,於劉備入益州時向其投靠。鄧芝的最大功勞是在北伐時期兩度出使東吳,使蜀吳兩家再度和好。演義中孫權的“油壺煎來使”讓人印象深刻,鄧芝非凡的說辭以及磊落的性格大受孫權的認可從而達成共識不辱上級的使命。建興六年諸葛亮欲北伐曹魏,鄧芝與趙雲作爲疑兵吸引曹真率領的魏國主力與之相峙,不料因馬謖街亭的失守疑兵也因此暴露,在箕谷受到了曹真的攻擊,幸好有趙雲親自斷後才讓大軍安然撤退。諸葛亮死後鄧芝升任前軍師,於延熙十一年討平了涪陵叛亂,不久後逝世。鄧芝身爲武將身份的活躍時期並不長,雖然在外交方面的貢獻相對明顯,但外戰軍事的表現上除了平定涪陵就只有箕谷,戲份不多,同時說服孫權的劇情類型在本系列中也時常容易一筆帶過,甚至毫無敘述。


傅僉:蜀將傅肜之子。傅僉在父親戰死夷陵會戰後被任命左中郎及關中都尉,在司馬昭興兵滅蜀之際因忌恨被留在漢中鎮守的蔣舒對之欺騙並開城投降,而在陽安關受到了胡烈的猛烈進攻最後力盡而死。傅僉在小說中共出現在了五個章節,被姜維選中與蔣舒共同操兵練馬而得以賞識,在諸葛誕起兵之際提議出兵長城得到姜維的認可,並擊敗魏將李鵬王真,在得知司馬昭已將壽春的諸葛誕斬殺後擔心援兵的大量來襲不得已只能撤退;姜維七伐中原時傅僉參與祁山之戰,識破王瓘的僞降計並依照命令假作投降引誘鄧艾至山谷,自知中計後的鄧艾在傅僉、夏侯霸、姜維等人的威逼下只能丟棄戰甲並混雜在步兵的人海中逃脫。之後的事蹟同歷史大體相當,以一句“我生爲蜀臣,死亦當爲蜀鬼!”自刎而沒。傅僉相比起因心中不滿而叛變的蔣舒絕然是一位忠烈之臣,不過即使是在小說中也僅只有在這三場戰役中有過表現,除非是作爲與張翼的想法對立、從心底裏由衷地支持將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姜維的忠實手下可能也是唯一能被信服的登場理由,與張嶷馬忠一樣屬於對劇情產生橫向影響的人物,到了長城一戰還能儘可能與自己站在對立的相同立場支持父親滅蜀大計的鄧忠進行對峙;只是如果因人氣的問題,以及在一些既有武將加以延命導致蜀漢末期的人數過於充實,傅僉作爲一位歷史上不算特別出名的小將在無雙化的氣質以及商業性上可能還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儘管傅僉值得被加以考量,但他的不利因素如本文分析還是有很多。


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年幼時因爲如父一樣有才智,諸葛亮便寫信給長兄諸葛瑾稱“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爲重器耳”。正式出場在蜀漢滅亡前的戰役裏,諸葛瞻在綿竹屈死不降鄧艾並先後擊退了來自鄧忠師纂二將的第一波攻擊,鄧艾惱羞成怒,斥退二人命他們再次進攻否則就地正法,最終諸葛瞻和張遵等人終於抵耐不住魏軍的包圍而中箭落馬自盡而亡。唯一能作爲亮點的是其擁有諸葛之子的光環效應,但很顯然這並不足夠。戰場表現過少在能力方面也並不出衆,鄧艾剛從景谷道攻入時諸葛瞻沒有聽取黃崇的建議而失去了戰機。最大的特點也只有以死殉業,總體情況和曹昂比較接近。以人物經歷來看,在父親死後外不能牽制姜維的魯莽伐魏,內又不能止劉禪等人的出降決意這些特點看似有獨樹之筆,但似乎身爲蜀國元老的張翼都能分擔這些戲份,在出場條件上也要優於諸葛瞻;另外諸葛瞻出場表現的短促也依舊是一大弊病,就算是比起上文有所分析的傅僉也必然是極爲示弱的,也許諸葛後人還是應增加一些其他人物才方能更爲生動。


總結:蜀國的成立許多人有目共睹,從劉關張早年的奮力拼搏到平定益漢地區正式建立王朝花了不短的時間,其中從最初的三人逐漸介入瞭如趙雲徐庶諸葛亮等諸多名將智囊,也因其在《三國演義》裏佔據主要地位的關係與影響在無雙系列的好幾代前就已加入了許許多多的知名武將,剩餘的就只有中後期比較有名以及北伐時期的將領了。本欄中介紹的絕大部分角色基本也都以此來展開分析,包括上一欄中的廖化張翼等,縱向劇情影響的人物其實已經非常稀少,而簡雍這一類的助手謀士基本上可與東吳的張昭算爲一類,大致情況和出場性也比較接近;同時馬忠張嶷與陳武爲一類、傅僉與鄧忠爲另一類,只是由於晉勢力本身登場性較強的武將不多因此將鄧忠寫在了文章的更前端。至於幾位文臣領袖的話,個人相比還是較爲看好馬謖與蔣琬二位,理由都已分析,出場模式在侷限上要小於李嚴和費禕,包括對姜維北伐行動的正負影響上,都還沒有特別難以參戰之處,不過因必要性的比重關係離真正實現還是要等待一些時間;至於句扶和陳到這樣的人物因太過缺少歷史事蹟本人也實在認爲沒必要作更多分析,不然無非只是大開腦洞在此之下意義並不大;而趙雲之子趙統趙廣兩兄弟也是因事蹟實在太少,唯有記載的只有趙廣死於沓中之戰,以及哭告諸葛亮自己父親病死的劇情,何況趙雲身爲系列主角的地位又絕對無法被兩個人氣較低的兒子所動搖。